官方熱線
400-999-2278
9 月,作為外貿行業的 “政策視窗期”,全球主要經濟體及貿易相關機構密集發佈、調整各類貿易政策,從關稅稅率的升降、商品認證標準的更新,到物流收費規則的調整、稅務合規要求的強化,每一項新規都深刻影響著跨境電商與外貿企業的經營決策、成本核算及市場佈局。
以下梳理的 9 月生效及即將實施的核心外貿新規,涵蓋國內監管、中美貿易、各國關稅、合規認證、物流匯率五大核心領域,不僅拆解政策要點,更結合行業實踐提供實務建議,助力企業在複雜的政策環境中穩步前行,抓住 9 月外貿發展的關鍵機遇。
一、跨境電商領域國內監管與稅務新規
增值稅退稅合規要求升級
國家稅務總局與財政部聯合發佈的《增值稅法實施條例 (徵求意見稿)》,針對跨境電商行業常見的 “雙清包稅”“買單出口” 等操作提出明確約束條款。新規核心明確,出口企業需在貨物完成報關出口後的 “次月起至次年 4 月 30 日前”,同步完成退稅申報與收匯流程,若未在該期限內達成要求,需按照內銷商品的稅收標準補繳增值稅。
同時,新規首次清晰界定 “委託出口” 場景下的責任歸屬:若委託雙方未按規範完成操作,稅務相關義務將直接由發貨人(即委託方)承擔。
此外,海關總署同步優化跨境電商出口監管流程,取消海外倉備案要求、簡化單證申報材料,但著重強調企業需對申報資料的真實性、完整性負全部責任,違規將面臨相應處罰。
監管優化的雙重影響
此次監管調整呈現 “簡化流程” 與 “強化責任” 並行的特點。一方面,備案與申報流程的簡化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,提升通關效率;另一方面,資料真實性責任的明確,倒逼企業完善內部合規管理體系,推動行業從 “粗放式” 向 “規範化” 發輾轉型。
二、中美貿易政策動態
90 天關稅暫停期延續
此次監管調整呈現 “簡化流程” 與 “強化責任” 並行的特點。一方面,備案與申報流程的簡化可降低企業運營。
8 月 12 日,中美雙方在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後發佈聯合聲明,宣佈自聲明發佈當日起,再次暫停實施相互針對的 24% 關稅,暫停期限為 90 天。具體政策內容為:美國繼續暫停對中國相關商品加徵24% 關稅,同時保留對剩餘品類加征 10% 關稅的權利;中方同步暫停對美 24% 加徵關稅及相關非關稅反制措施,同樣保留 10% 關稅的加徵許可權。
對企業的實際影響
24% 關稅的暫停實施,可直接降低家電、紡織、機械設備等重點品類的對美出口成本,短期內有助於提升相關產品在美市場的價格競爭力,為企業爭取更多訂單創造有利條件。
三、主要經濟體關稅政策調整
美國:擴大鋼鋁關稅覆蓋範圍
當地時間 8 月 15 日,美國政府宣佈擴大鋼鐵和鋁產品進口關稅的徵收範圍,將 50% 的關稅稅率應用於數百種鋼鋁衍生產品。美國商務部在當日晚間發佈的《聯邦公報》公告中明確,工業與安全局已將 407 個產品編碼納入《美國協調關稅表》的加稅清單,這些產品因含有鋼鐵或鋁成分,將被額外徵收 50% 關稅;產品中非鋼鋁的部分,仍適用美國對特定國家商品的原有關稅稅率。該新規已於 8 月 18 日正式生效。
印度:雙重關稅調整舉措
PVC 反傾銷稅終裁落地:8 月 14 日,印度商工部發佈公告,對原產於或進口自中國、印尼、日本、韓國、泰國、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聚氯乙烯懸浮樹脂,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,建議對上述國家和地區的涉案產品繼續徵收為期 5 年的反傾銷稅。與 2024 年 10 月的初裁結果相比,中國 PVC 企業被加征的稅額大幅提高,其他國家及地區企業的稅額則普遍下降,形成明顯的 “稅額差”,這一調整將對全球 PVC 貿易格局產生重要影響。
棉花進口關稅臨時豁免:印度政府於 8 月 18 日晚間推出臨時豁免措施,暫停徵收 11% 的棉花進口關稅,有效期至 9 月 30 日。資料顯示,在截至 2025 年 3 月的 2024-2025 財年,印度棉花進口額達 12 億美元(約合 86 億元人民幣),其中自美國進口的棉花為 2.34 億美元,占比近 20%,僅次於澳大利亞,位居第二。此次關稅暫停,既有助於回應美國在農業關稅方面的關切,也為印度紡織服裝業緩解原材料成本壓力提供支援。
巴基斯坦:加徵棉花及紡織品進口關稅
巴基斯坦政府宣佈,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,對進口棉花、棉紗及棉布加徵 18% 關稅,同時對電商平臺實施新的稅收政策,分別徵收 18% 的銷售稅與 5% 的服務稅,旨在保護本國棉花種植與紡織產業,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。
菲律賓:暫停大米進口並提議調整關稅
菲律賓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,暫停所有大米進口,為期 60 天,此舉主要為保護收穫季中因稻米價格下跌而受影響的本地農民。此外,菲律賓農業部還建議總統將大米進口關稅從現行的 15% 恢復至原先的 35%。此前在 2024 年 7 月,菲律賓政府為抑制持續高漲的米價,曾將大米進口關稅從 35% 下調至 15%。
墨西哥:上調低價商品進口稅率
墨西哥政府宣佈,自 2025 年 8 月 15 日起,對價值低於 2500 美元的進口商品徵收 33.5% 的進口稅,相較於此前 19% 的稅率,漲幅達 14.5 個百分點。該新稅收政策主要針對未與墨西哥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,對相關國家的低價商品出口構成一定影響。
四、商品合規認證與能效標準新規
俄羅斯:強化電商商品合規管理
俄羅斯於 2025 年 9 月起實施電商新規,要求商品頁面顯著展示 EAC、GOST-R 等合規認證連結,食品、藥品等重點品類需通過 “誠實標籤” 系統實現全程追溯。違規企業將面臨單日最高 200 萬盧布罰款、商品下架及帳號永久封禁的處罰。
歐亞經濟聯盟:推遲能效技術法規實施時間
歐亞經濟委員會理事會應俄羅斯提議,決定將歐亞經濟聯盟 “關於能源消耗設備能效要求” 技術法規(TR EAEU 048/2019)的生效日期,從原定的 2025 年 9 月 1 日推遲至 2028 年 9 月 1 日,這是該法規實施時間的第三次調整。
印尼:輪胎 SNI 認證重大變更
2025 年 7 月,印尼工業部廢除第 76/M-IND/PER/9/2015 號法規,由工業部 2025 年第 9 號法規 “關於強制實施印尼輪胎國家標準的規定” 取代。新法規核心內容包括:採用 5 類認證方案發放 SNI 證書,要求對生產過程進行評估,強制實施 ISO 9001:2015 或國際汽車工作組 IATF 16949:2016 品質管制體系,並依據特定標準開展產品品質檢測。
對於該法規實施前生產的國產或進口輪胎產品,自法規生效之日(2025 年 7 月 17 日)起可繼續流通最長 1 年。此外,法規第 2-8 條明確,輪胎強制實施 SNI 標準的符合性需通過 5 類認證方案下的合格評定活動實現,該活動包括對生產過程及品質管制體系實施情況的審核,以及依據上述 SNI 標準開展的品質符合性檢測,合格評定結果以 SNI 證書形式呈現。
巴西:推遲智慧家居設備安全標準實施
巴西市場監管機構宣佈,將 PE N8/11:2023 標準的生效日期推遲至 2026 年 1 月 2 日,為智慧家居設備製造商和進口商提供更充足的準備時間。該標準涵蓋智慧家居系統中的關鍵電氣元件,包括電氣安裝中使用的電子開關、調光開關以及各類調光器等設備。
紐西蘭:放寬建材進口標準
7 月 27 日,紐西蘭政府宣佈允許來自海外的多種建材產品進入本地市場,包括外牆系統、外門、石膏板和窗戶等。紐西蘭建築建設部長彭克表示,今年晚些時候,還會為更多建築產品敞開大門,其中包括通過澳大利亞 Watermark 認證體系引入的 20 多萬個管道產品,以降低住房成本,推動建築業發展。
五、物流與匯率相關調整
馬士基調整 20 尺櫃超重費門檻
8 月 5 日,馬士基發佈公告,調整遠東 - 北歐和遠東 - 地中海航線的超重附加費(HWS)重量觸發標準。根據新標準,超過 28 噸的 20 英尺幹箱,將被收取 HWS,該調整於 8 月 11 日起生效。具體而言,在遠東 - 北歐航線(E1W)和遠東 - 地中海航線(E2W)上,超過 28 噸的 20 英尺幹箱,將被收取 400 美元 / TEU 的 HWS。
2025 年 9 月海關適用匯率
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8 月 20 日發佈的資訊,2025 年 9 月海關適用匯率如下表所示:
來源:西寧跨境綜服平臺